日前翻閱一本舊的《見證雜誌》,那一期特別企劃專欄的主題是:「祂是......」,專欄的前言這麼寫:
「耶穌,這位兩千年來引發最多爭議的人物,在歷經多少世代交替、無數叱吒風雲的大人物都被遺忘後,祂的基督精神依然流傳,而且影響深遠。
身為現代台灣天主教會的一員,基督精神為我們來說究竟是什麼?我們在歷史耶穌的身上看到什麼?......
如果耶穌誕生在今日的台灣,祂是......?」
邀請參與討論的貴賓有薛福賜先生、潘永達神父、樓美娟女士、和項樂琦女士(利利的女兒?)。小琦提到耶穌如何用很隱微的方式影響周圍的人,所以要在隱微和平凡中活出基督的精神,成為她生活中很重要的提醒。
不過,這篇短文裡要分享的是潘神父講的一段話。對這番話,我深有同感:
「......為多數東方人大概不會去問:耶穌基督,袮是誰?比較會問的是:耶穌基督,袮在哪裡?因為我們習慣尋求一位活生生而具體的人伴隨,在這人的陪伴中會覺得有安全感,特別是在一些歷史的偉大人物身上,找到安身立命的感覺。這人可能是釋迦牟尼或關公,他們並不需要被絕對化地說是神,才能來拯救我們。所以東方人比較需要的是經驗到有人能在我身邊陪伴我,特別是我在生活中需要安慰時他能在,我需要支持時他能給我支持。這是東方人的生命或生活形態,比較重感覺或經驗的緣故。」
這段話讓我想起東京已經榮休的森一弘輔理主教向現今耶穌會總會長Adolfo Nicolás說的:
「你們西方人太注重什麼是真理,教義是否對錯、信仰是否正統。但是為我們東方人而言,更吸引我們的是道,追隨耶穌的道路,或是老莊的道、佛家的道。不要忘記了,耶穌說祂是真理、也是道路和生命。」
福音裡有兩段記載也點出了人們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去追隨耶穌。
第二天,若翰和他的兩個門徒,又在那裏站著,若翰看見耶穌走過,便注視著衪說:「看,天主的羔羊!」那兩個門徒聽見他說這話,便跟隨了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便問他們說:「你們找什麼?」他們回答說:「辣彼! ──意即師傅──你住在那裏?」衪向他們說:「你們來看看吧!」他們於是去了,看了衪住的地方;並且那一天就在衪那裡住下了。(若望 38-39)
耶穌來到了裴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主。」(瑪竇13-16)
在這個討論會中,對於如何向華人傳福音,潘神父如此地建議:
「為此,我們今天看耶穌基督時也應採取這樣的態度(注重感覺或經驗),特別是在為別人作證或宣揚耶穌基督時。教會過去進入東方福傳時,一直執著在耶穌基督是不是天主子?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當作是福傳第二步的思考現象/首先該考慮的是如何在社會上、在教會團體中,把耶穌基督的精神彰顯出來?這是東西方在思考耶穌基督面貌時的不同之處。」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問耶穌呢?「袮是誰?」或是「袮住在那裏?」
- Nov 25 Tue 2014 21:25
2014年11月25日「袮是誰?」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